上海生活网 聚焦上海本地资讯

首页 /  综合 / 内容详情

一场成都和青年的双向奔赴

综合 时间:2022-05-07 10:39:24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人社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旨在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意见》强调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共性技术平台、创业孵化园区等载体的人才凝聚和资源对接作用。

城市因为青年的聚集而兴盛,青年因为城市的助力而发展,青年发展型城市本就是一场青年和城市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双向奔赴”。近年来,成都市接连推出《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天府实验室全球高端人才招引计划》等政策,成为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新一线城市,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2022年,更是陆续出炉《成都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成都市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五年行动计划》及有关配套政策。截至目前,成都的人才总量已攀升至587.6万。这之中,包含了各类重大人才计划专家4153人,也包含了近年来新落户成都的青年大学生59万余人。八方英才源源不断涌入成都,人才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正日益凸显。当前,成都有科技认定企业1.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07家、“独角兽”企业7家、“准独角兽”企业100家。凭借包容的城市氛围和优渥的营商环境,成都已逐渐变为中西部“创业高地·筑梦之城”。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作为城市新区,成都高新区承担着做优做强创新策源转化、国际门户枢纽、新兴产业集聚等核心功能,也正是这场成都和青年双向奔赴的主舞台之一。为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从推进落实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的“岷山行动”计划到聘请业界大咖作为“引智大使”,从国际人才港“开港”到人力资源服务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对企业和人才的支持政策不断叠加优化,逐渐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产业梯度培育体系、金熊猫人才政策体系。截止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超过70万,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以上。有了人才的助力,2021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6亿元、增长11.1%,高新综合保税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819亿元、连续4年保持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一。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成为中西部地区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人才活力最优的区域之一。作为成都高新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重要基地,天府软件园已然成为青年人才创业首选聚集地。近日,我们走访了几位在天府软件园发展的创业新青年,从他们的故事中感悟这场成都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筑梦 海外学子归蓉助突破

近年来物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但目前行业中还有一些痛点丞待解决,如传统物联网持续供电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行业顶端技术人才之一的邹珂对此深有感触。邹珂是北京大学凝态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后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继续深造。2020年,由邹珂等一众归国专家创立的飞英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在政府引进下入驻天府软件园。

飞英思特专注于无源无线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应用,希望突破有源物联的限制,将环境中存在的自然能量,比如光、温差、振动、射频等能量高效转化为电能,致力于打造出不用布线和免电池的无源物联网。谈到在成都创业的过程,邹珂深感高新区政府对人才的看重。早在2021年,飞英思特科技就凭借一流的人才结构、超前的研究方向、领先的技术水平,获得成都市高新区的认可,成功入选高层次“四派人才”企业名单。“四派人才”是成都高新区对“蓉归派、海归派、学院派、创客派”这四类人才的统一定义,对认定的企业予以创业空间、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学位、购房资格、启动资金等多项支持。

目前,飞英思特技术团队汇集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UCSF等国际一流名校及院所尖端人才,其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5%,具备深厚的微能量管理技术储备和无源整体解决方案开发能力。“我们是中国最早从事微能量管理技术研发的团队。”谈及自己的团队,邹珂言语间掩不住的骄傲与自豪。

飞英思特以“能量采集技术”为核心,逐步开发出了关键的微能量管理模组/芯片及终端无源无线产品。 2021年,飞英思特发布全国首款微能管理模组,有效解决了海量物联网终端的供电问题,对物联网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助益。目前,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健康运维,电力安全监测、资产管理,数字农业等多个领域。截止目前,飞英思特已累积取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100余项,获得年度新锐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1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机遇 乘风扬帆促发展

新冠疫情以来,大众对专业权威的医学科普信息需求愈加强烈,内容创作供给市场一片蓝海。2021年初,程锦带着独角兽企业核心创始高管的履历再次创业,从北京回到天府软件园创立成都万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后,专注数字化医学科普服务的万木健康渐入佳境。“近年来,图文、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让信息传播迅速进入到融媒体时代,老百姓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临床医学专家的积极参与,加速了互联网医学科普生态的繁荣。”程锦表示,万木健康团队汇集了来自华西医院临床医师、世界500强外资药企高管、SCI期刊编辑、央视编导和医学插画师等各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复合型的团队成功孵化了“上海九院许洁”“安贞心医张琳琳”“生殖专家李媛”等多个IP账号,累计已与近千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医院的权威医生专家共创医学科普作品,其中不乏主委、院长级专家。

目前,万木健康已在成都之外的北上广深、重庆、杭州等8大城市成立了区域运营中心,成为腾讯、抖音、丁香医生、平安健康、高济医疗、锦欣医疗等数十家企业科普内容供应商,并与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和中国患者援助联盟达成了战略合作。据悉,其自主研发的“万木引擎SaaS服务平台”、“万木创作者服务号”、“知了APP”产品矩阵即将全面上线,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医学科普服务领域的先发优势,公司也顺利获得了知名机构的天使轮投资。

处在行业风口期的万木健康发展迅猛,随着五湖四海青年的不断加入,他们在天府软件园的办公场地也一再“扩容”。说起在成都创业的感受,给程锦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高新区的快捷和高效。据悉,为了让快速发展中的高科技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营业务中去,成都高新区还专门打造了一个高效、普惠的企业服务平台——“高新通”。这个平台上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获得高新区相关部门提供的专业政务服务,极大地减少来回窗口办事的经济和时间成本。通过“高新通”上的各类服务,可帮助企业打通问题诉求、政策申报、企业融资等路径。

2022年2月,成都高新区还启动了“高新通”3.0版本优化升级工作,新增‘政务通’业务版块,助力企业政务业务办理和高新区人才服务、招商引资工作。成都高新区将实现除工商、税务等行政审批事项外的90%以上其他企业服务事项接入“高新通”平台,力求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办事和咨询。

不仅如此,为了让来蓉创新创业就业的青年更好地感知城市魅力、增进城市融入,成都市还累计建成青年之家1070个,打造覆盖全域的“15分钟青年社交圈”。以场景营造、活动牵引为突破口,推动青年社交从线上“键对键”到线下“面对面”转变,提升青年对城市的情感归属。

硬核 “智慧四川”加速进行时

尚润平团队早期在深圳从事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器件开发,在深圳已经形成20多人硬件开发团队,并布局了2500㎡的卫星天线、接收机的生产制造基地。2019年,为了拓展全国的市场,作为四川省应急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首席专家的尚润平将部分研发项目和市场运营团队从深圳迁来成都,创立了成都云智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自主研发地质灾害物联网管理云平台。当团队吸纳多名武汉大学博士,补充软件算法短板后,于2020年初正式推出地质灾害管理监测通用型云平台——“地灾智云”。

据介绍,“地灾智云”实现了设备接入、管理、控制、升级、配置、数据接入、数据后解算、数据AI分析、数据分发、智能预警、边缘解算、报告生成等功能,整合各类监测数据,打造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一体的管理监测云平台,满足用户对地质灾害监测点自动、连续、实时的监测需求。

近日,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四五”时期将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北斗全面应用。作为“北斗+物联网+行业应用”的代表,有了北斗的助力,“地灾智云” 平台可实现对水利、公路、电力、应急、农业等环境的全天候监测预警。2021年云智北斗的业绩较去年同期翻了4倍有余,尚润平表示,这正是公司用科技创新扩展“北斗+”行业应用的实际成果,也是其可靠产品和优质服务取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正是深切感受到成都高新区对高端人才的礼遇,公司内部已将武大博士团队的来蓉计划提上了日程。实际上,为了更好的服务高端人才,成都高新区在3月刚刚对外发布了在线服务平台“人才通”建设方案。该平台将以APP或小程序方式呈现,提供住房、医疗、教育、政务、出行、金融、文化七大服务板块,为高端人才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24小时一站式综合服务。同时,平台将不断收集人才的新需求,及时创新解决办法,让人才时刻感受到主动服务和专属陪伴。

成都和青年的“双向奔赴”中,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2022年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成都高新区对人才真金白银的支持与配套服务继续加码,提出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大力引进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以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构建高品质营商环境,建设中西部“创业高地·筑梦之城”。

这样的良性互动中,城市与青年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据成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成都将进一步坚持需求牵引,政企联动引进人才。而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未来五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聚集科技创新人才10000人以上,聚集高层次创业人才3500名,各类人才总量达100万人,推动形成人才接踵而来、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

郑重声明:图文由自媒体作者发布,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

    热门阅读

  • 穆海洁:助力企业驶入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上海生活网,版权所有